■龚梦泽
最近,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加速消息接踵而至。
上海汽车集团公布,2026年企业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2027年将会推出配备全固态电池新车。东风汽车集团对外宣布,全固态电池踏过试验阶段,将在2026年批量生产装货。海外层面,日本丰田汽车、日产、广州本田各自预计于2027年、2028年和2030年推广配备全固态电池车系;韩国三星SDI、SKOn、LG新能源技术都纷纷公布全固态电池的市场化方案。
现阶段,全固态电池行业逐步形成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局势,首先实现量产关乎将来动力锂电池的主导权所属。那样,全固态电池凭何备受追捧,乃至被称作动力锂电池的“最终路经”呢?
关键在于安全系数。动力电池选用固态电解质来传输锂离子电池,对比目前的液体锂离子电池,因为没有易燃易爆物品成分,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其次比能量。由于动力电池相对稳定的特点,其使用温度区段大幅度扩宽。根据使用更高比能的正负极材料,可通过在比较小更较轻动力电池系统中贮存大量的电量。
最后就是成本费。因为破除了与电解液的配对限定,正级材料选择将不会局限性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原材料多元性带来了清楚的降成本逻辑性,成本费减幅或达到40%。
针对当前市场现状,虽然半固态电池已逐步推进装货,可是却各家企业公布计划来说,受限于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全固态电池的市场化仍然需要2年—3年时间。在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已有的动力锂电池原材料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孔结构体系,目的是让锂电池电解液能进行深入饱和的侵润。而全固态电池将是一个彻底高密度(高密度水平超过95%—98%之上)状态,简单的说,等同于从造一块“海棉”改成造一块“石块”。
小编认为,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落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充分科学严谨检测和测试全过程,包含配备全车的验证、严寒持续高温的验证等,完成全固态电池批量生产总体目标有两个重点。
一是由浅入深,高度重视运用与研发、生产制造双向推动。半固态是促进全固的必然发展过程,全固态电池依然存在诸多科学与行程问题,必须分阶段完成,比如先将液含量降低到10%,提高可靠性和比能量;再降为5%,扩宽材料种类范畴,提升性价比高;最终依靠前面两个环节的技术进步和开支摊低,完成电池全固形状。
二是应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进行重新构建、配备和优化。目前的动力电池上下游全产业链无法支持动力电池的研发需求,全固态电池是多层次自主创新的结合,包括了原材料的突破、加工工艺的突破、机器设备的突破,也是有产业供应链自主创新。相关产业链公司应根据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化配备固态电池技术的机会,完成产业供应链更新,以加速实现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运用。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于网络,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内容侵权、投诉举报投诉邮箱:Jubao_Time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