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张文湘刘钊
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于11月26日在上海签署了延长合资合同的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资期限延长至2040年55年。
在这方面,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告诉《证券日报》:“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中外双方应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技术,加快创新力量的凝聚,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我们将继续与合作伙伴合作,使上汽大众继续使用技术,共同开启合资企业合作的新阶段。”
据了解,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资合作,继续整合最佳资源,全力支持上汽大众在产品布局、产业结构布局、节能降碳等领域的转型,为上汽大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和动能,共同开启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的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新阶段。
合资期限延长55年
数据显示,早在1984年10月,上汽大众就成为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时代。截至2002年,股东再次签订合营合同,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成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家续签的汽车合资企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到2024年,鉴于对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特别是对合资企业、中国汽车工业乃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中德第二次续签合资合同,将上汽大众合资期延长至55年,上汽大众成为中国最早、合资期最长的合资汽车企业。
《证券日报》编辑了解到,上汽大众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序幕,是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除了许多“第一”名称外,上汽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还涉及制造、管理和供应链系统。
早在合资企业成立之初,上汽大众就从德国大众聘请了数十名退休工程师对零部件生产进行培训和指导,并严格遵守德国的“六大通行证”,即入口通行证、首个样品通行证、工具样品通行证、质量保证体系通行证、批量供应通行证和正式供应通行证。在这样的设计指导下,上汽大众的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形成。1995年11月至1997年12月,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通过认证的单位。
此外,在整个合资项目中,上汽大众和零部件企业共同成长,培育了桑塔纳制造生产、零部件产业链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的土壤,参与了全球供应链体系作为桥梁。后来,上汽大众与德国共同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产品研发、零部件供应系统、现代汽车生产系统、全功能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通过合资项目上汽大众,中国的许多零部件供应商也加入了大众和全球的供应链系统。
打造更好的中国市场产品
上汽大众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看到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新时代”,上汽大众将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更了解中国市场的产品。上汽集团和大众集团将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支持上汽大众基于中国市场开发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多种新车型,继续打造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好产品。
在具体措施方面,面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股东双方将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支持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开发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多种新车型,继续创造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好产品。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将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
在燃油车轨道上,上汽大众专注于智能油车。今年上市的双车途观LPro和帕萨特Pro在Pro家族中排名第一。“最聪明的油车”在每个细分市场的年销量创下新高,用户口碑好评如潮,油车智能布局初见成效。2025年初,产品实力全面升级的途昂Pro也将上市,谱写Pro家族三部曲。
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大众ID家族凭借卓越的品质和智能创新配置,累计销量已超过10万辆大关,稳居合资纯电头牌。同时,上汽大众将继续扩大产品攻势,推出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扩展版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025年,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络电动车型将于年中推向市场。自2026年以来,基于CMP平台为中国市场开发的两款紧凑型电动汽车将首次投放市场,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两款扩展版车型也将陆续进入电动旅游领域。
中国乘用车行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在接受《证券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由于过去“从0到1”的积累,新力量和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上汽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质量标准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为行业提供了质量标准的例子和参考,促进了整个行业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零部件企业走向世界,使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于网络,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内容侵权、投诉举报投诉邮箱:Jubao_Time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