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篆书千种五福八言联
草窗喜以长锋羊毫作字,技法此后为之一变。体现在篆隶上面有二种技法:一是以邓石如为代表中卫派,人最多,转变也很多,但都以中卫为形质,以功底胜;二是以赵之谦为代表侧锋派,受碑学危害,以侧锋写篆隶,功底不一样,而风韵性感迷人。后面一种在那个年代尽管点评不太高,但书法史上又有之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㧑叔,号冷君、悲庵、无闷等,乌程(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清咸丰九年(1859)秀才,历官江西奉新、鄱阳县县官。清朝晚期有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和美术家,撰写造就尤为明显,与吴昌硕、黄士陵并称,为清朝末年印坛三大杰出成就。书法艺术入门颜真卿书法,后专注于北碑成为碑流派高手,篆隶起法邓石如而别有特点。
孙中山《广艺舟双楫》觉得:“㧑叔学北碑,亦开创家,但汽体靡弱。今天下多说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㧑叔之罪也。”这一观点在那个年代颇具象征性,不能说是没有道理,但明显失之偏颇。就目前常见的著作来说,赵之谦魏碑笔意的正楷与隶书大多数并不是靡弱,靡弱小仅其一部分篆字和篆书罢了。赵之谦自己并不是很难做到笔意的执着与展现自我,反而是旨在摈除碑版里的刚戾正气,纠正那时候碑学可见的作字积弊,由气魄转为韵味,由俗返雅。这样一来,得失参半和不被人所理解也就自然了。
马宗霍《书林藻鉴》引到燊的话来说:“(赵之谦)其书姿势层出不穷,亦为时已晚所推重,乃为邓派之三变也。”赵之谦作篆书虽以邓石如为宗,但因其碑学根基,挥运中流露魏碑技法是很自然的。
此作以软毫撰写,笔意很强,有明显提按抖动和分清主次,可见起笔的起始藏出,解决了呆板滞销品之症,其婉转迷人处较邓氏有过之无不及。所说魏碑技法,主要体现在拿笔以侧锋识势而导致的方笔实际效果,横画尤为明显,一与其行草作品,不注重逆入平出,亦无回锋,至字的笔画尾端便嘎然而止,如同马宗霍《霋岳楼笔谈》常说:“其作篆隶,皆卧毫白纸,一笑横陈,援之不了,而亦立足迷人。”(文/毕直)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于网络,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文章内容侵权、投诉举报投诉邮箱:Jubao_Times@163.com